《按行為的賞罰》譯者序(節選)

《按行為的賞罰》的寫作背景

讀者手中的《按行為的賞罰》,是路易斯·肖特爾(Lewis Schoettle)博士在成立肖特爾出版社之後,把郭維德不同時期的小冊彙集起來,於1989年所出版的一本書。郭維德在1844年離開英國國教後,仿佛從國教的束縛中得了自由,立即積極從事寫作和出版解經的文字。從1845到1849年,他就出版了22本書或小冊。[1] 1846年,他出版了一本名為《童女的比喻乃關乎所有的信徒:馬太福音二十五章》[2]的小冊,首次表明愚拙的童女不是指不信者,而是指信徒,所以該比喻證明將有信徒因為缺乏聖靈(油)的儲蓄而不得進入主來時的婚宴(但仍可進入千年國)。[3] 1849年3月30日,正在外地的他給自己所牧養的教會寫了一封牧會書信,其中首次在論及未來的審判時用了“獎賞”一詞。他寫道:“如果我們不灰心,我們的主和救主再來時,等待我們的獎賞將會是多麼榮耀!”1850年,37歲的他出版了一本22頁的小冊,名為《按行為的賞罰》[4](本書第一部分),首次明確提出了後來成為他餘生著作中最主要的信息:要來之千年國乃忠信信徒的獎賞,不忠信的將無法進入。三年後的1853年,郭維德出版了第一版的《進國度之路》(一至八章)[5],該書成為史上首部詳細解說千年國為忠信信徒獎賞的著作。

郭維德的《進國度之路》和後續論及同樣主題的著作在出版之後,立即受到大量的關注和評論。當時絕大多數的基督徒都從未聽過也無法接受信徒可能無法進入千年國的說法,於是一場為時數十年的辯論就此展開。1865年,郭維德出版了名為《所有信徒都將進入千年國嗎?回復珀登牧師在<末日之碗>裡的抨擊》(本書第三部分)的小冊,從中可看出當時因此教訓所引起的爭辯之激烈。羅·珀登(R. A. Purdon)乃是《末日之碗》的編輯,是著名的學者,也是英國國教的神職人員。《末日之碗》是他從1845年就開始出版專論預言的月刊。因為珀登在此月刊裡對郭維德的教訓發出嚴厲的抨擊,郭維德便以這本小冊作為回應。[6]

從1868年11月起,《山上之聲》這份基督徒雜誌上連續三期的內容,都刊出關於這同一題目的辯論,其中有一位名為弗雷德里克·紐曼(Frederick Newman)的作者發表了與郭維德相同的觀點,但該月刊的編輯便在該文章後面加注,表示不同意紐曼的立場。該月刊的十二月號,刊登了莫爾斯沃斯(J. T. Molesworth)的文章,他反對紐曼的論點。在下一期的月刊,郭維德便撰文反駁莫爾斯沃斯和該雜誌的編輯。[7] 然而,從此以後,郭維德就被該雜誌禁言,不准許他再談論這個題目。這樣被基督徒雜誌封殺的情形,後來也再次發生[8],可見因他的教訓而引起的反對之劇烈。他被《山上之聲》禁言的真相,在他1883年出版了《進入千年國:四封致莫爾斯沃斯先生的信》(本書第二部分)後才公佈於世。這四封信的寫作時間,應該是在1868年末到1869年初他們兩人正在《山上之聲》展開辯論之時,但該雜誌後來就只刊登莫爾斯沃斯的回應,不再刊登郭維德的答覆。在給莫爾斯沃斯的第一封信中,他一開頭便寫道:

關於進入千年國的討論才在《山上之聲》 刊出不久,就必須停止了。該期刊總編意識到,此話題若繼續下去,則該期刊本身都將岌岌可危。討論才開始,就有數百人退訂;其他人也揚言要跟著退訂。怎麼會這樣呢?如此關乎千年國的論證完全是出自聖經的,基督徒為什麼掩耳不聽呢?因為他們不喜歡。他們情願相信那沒有新約經文根據的教義,即每位信徒都必能進入千年的福分。

該事件可以說是郭維德餘生和他死後所遭受之對待的縮影。在他所處的時代,許多學者和神學家紛紛對他在學術和解經上的成就表示敬佩。著名的查理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曾說:“有一天,時下的偶像都會過去,但像郭維德這種作者的著作將會被人當作精金一般珍惜”[9];他甚至說:“你可以取去我圖書館裡所有的藏書,但務必留下郭維德的約翰福音解經。我不能沒有它。”[10] 然而,無疑地,郭維德一生所最致力於傳講的真理乃是眾人所“不喜歡”聽的,是聖經中最不容易吃下的“乾糧”,所以自從開始傳講這國度真理開始,他就一直過著為所信的真理而爭戰的日子,少有風平浪靜的時候。這也說明為何他在過世後沒多久,就被絕大多數人所遺忘,直到今天,因為許多人巴不得他的教訓早日從世上消失,不再被人提起。

郭維德所處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也是基督徒信仰飽受自由派思想衝擊的時代。無論是德國聖經批判學的學說,還是達爾文主義的潮流,都叫許多信徒的信仰發生動搖。1872年12月5日,郭維德在外地旅行時寫了一封牧會書信,後來出版為一本名為《尋求要來安息日的安息!》的小冊(本書第六部分),其中不僅再次闡述了千年國為獎賞的真理,也再次表明他心中最深的關切,就是信徒在世俗不信的潮流中能守住信仰且持續過敬虔的生活。隔年,郭維德以類似的題目,出版了名為《基督徒們!要尋求神在千年國裡的安息!》的小冊(本書第五部分),根據希伯來書三、四章的經文,更淋漓盡致地闡述了信徒該尋求千年國裡之安息的主題。

郭維德人生的最後十年,並沒有停下歇息。從七十七歲到他八十八歲過世之間,他又出版了十四本書和小冊;這些晚年的著作特別顯出他對國度賞罰的信仰有何等深刻的確信,且他講解這信仰的能力又是如何達到了成熟的頂峰。他在八十二歲的高齡,出版了名為《所有信徒都能有分于千年國嗎?》(本書第四部分)的小冊,讓我們一窺他晚年時仍始終如一、忠信不渝的見證。

本書六部分的排序,乃遵照肖特爾出版社英文版的排序。雖然並不是完全依照寫作時序,但按內容來說,確實非常合宜:第一部分是郭維德出版於1850年的小冊,第二、三部分皆是1860年代作者與兩位不同的反對者為國度真理辯論的記錄;第四部分是1895年出版的小冊,和第二、三部分的題目類似,也都重在反駁當時各種反對的論點。第五、六部分,則都是寫於1870年代,闡釋千年國為信徒該追求的安息這一主題,也都呼召信徒來追求這安息。全書結束于一封表達出其對信徒誠摯關切的牧會書信,篇幅雖短,卻語重心長,感人肺腑。


[1] Seip, A Victorian Dissenter, p. 224.

[2] Robert Govett, All Believers Interested in the Parable of the Virgins: Matthew XXV (Norwich: Fletcher,1846).

[3] 根据斯普,类似的思想在郭维德更早的著作中(1843-1845)就已出现。参Seip, A Victorian Dissenter, pp. 165, 182, 214。

[4] Robert Govett, Reward According to Works (Norwich: Fletcher and Son, 1850).

[5] Robert Govett, Entrance into the Kingdom; or, Reward According to Works (Norwich: Fletcher and Son, 1853).

[6] Seip, A Victorian Dissenter, p. 166.

[7] 同上,p. 181。

[8] 同上,p. 185。

[9] Charles Spurgeon, The Sword and the Trowel; a Record of Combat with Sin and of Labor for the Lord (September 1881), p. 480.

[10] “The Rev. R. Govett,” Eastern Daily Press (26 February 1901). Norfolk Records Office file FC76/59.